<
t1b7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江湖美人路 > 第30章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道:“听刘翰林这么一说,我们都有茅塞顿开之感啊。”我也在一旁点头称是,觉得他说得有理。众人都不由的伸起了拇指。

    刘翰林见得到众人认同,兴致更加高昂,继续道:“而如果万一襄都失守,敌方三十万大军顺天河而下,几天便可到达应天外围。到时和敌方的东路军遥相呼应,我方的泸州反倒成了孤军。那时敌方的东路军完全可以弃泸州于不顾,和这三十万大军合兵一处,直取应天。到时应天就危险了。”

    说到此处,众人都一时默然无语,似乎都感受到了时局不妙的压力。我看了这刘翰林一眼,想不到这人平时虽然有些喜欢吹牛,说大话,但看来还是有些脑袋的。华炎国的前景似是很有些不妙,这次汉月谋定而后动,已经占尽了先机。而且汉月常年跟匈奴交战,军队的战斗力远不是羸弱的华炎军所能比的。

    如果到时汉月大军大胜,围攻应天,我将何去何从呢?我开始为自己的处境着想起来。此刻脱身当然是来得及的,但显然还是太早了点。我是如今的新科状元,名声在外,正是众人瞩目的时候,如果敌军尚未至而逃,传之青史,必留下千古的笑柄。这可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而且如今战况还远未明了,华炎尚还远未到日暮途穷之地,此时若逃,日后华炎如打退了汉月的进攻,到时华炎虽大,可也无我容身之地了。更为洪都府蒙羞了。前此我刚为洪都府洗刷的酒囊饭袋之名肯定是前功尽弃的了。

    所以说,我现在还不能逃的了,最好还是暂时待在这应天城里,静观待变,才是上策了。如果华炎真败了,也要等到兵临城下前再想法逃了。那时打逃跑主意的人肯定是多如牛毛,到时我再逃,别人也无话可说了,不至于落下千古笑柄。如果没来得及逃掉,至多作个阶下囚,我小小一个翰林院学士,肯定是无人关心注意的了,多是关一关,等局势安定下来就会释放了事,绝不会有性命之忧.想到这里,我打定了主意,心中也安定了许多。

    我看了看时下厅中众人,还都在那里热火朝天的高谈阔论,似是还全无我刚才那一番深谋远虑的想法。不由的心中暗道:和我相比,这些人还真是有些鼠目寸光啊。

    接下来几天,从襄都方面传来的消息似乎还令人振奋,起初那杨子昭的十五万大军围住襄都,强攻几次都不克。便稍停了攻势,待那安西将军潘斌领蜀州的十五万兵马攻到襄都城下时,已是几日之后了。两路大军合在一处,对襄都重新发动了几次强攻,都无功而退。此刻卢卫将军的十万大军已经到了离襄都不到二十里的新乡镇,和城外的杨潘大军隔河相对。而泸州方面的战局,也差强人意。武卫将军杜青领十万大军在泸州城外十里沿蓝草河扎下营寨,和泸州遥相呼应。而那汉月大皇子赵扩见杜青的十万大军到来后,也歇了对泸州的攻势,撤离泸州二十里重新扎下营寨。

    这几天翰林院也出现了少有的一些轻松谈笑场面,一扫前几日的沉闷之气。这几天的战局,确实是朝着对华炎好的方向发展的。不仅襄都方面在数倍强敌的强攻下未失,支持到了援军的来临,而且泸州方面的战况也好的出了先前的意料,那汉月国大皇子赵扩此刻已然按兵不动好几天了。

    “谁说那杨子昭将门世家,用兵如神,我看完全是徒有虚名之辈嘛,他们打一打匈奴蛮夷还算是可以的了,可以碰到我华炎大军,就差多了。”一人大声道。

    “恩,汉月快完蛋了,明天我要上书皇上,要我大军乘胜追击,北伐枫城,天下一统。”

    “我也要上书,我看大家都联名上书吧,这样显得热闹点。”话落处不少人纷纷响应,已经开始准备笔墨纸砚了。

    然而这些人所不知道的是,此刻襄都方面的局势绝不是象远在数百里之外的华炎朝中一些大臣们所想象的有利.在卢卫的十万大军到来之前,杨子昭的五万骑兵精锐“飞鹰营”已经抢占了襄都城东十里处的战略要地十里坡,正虎视耽耽,以逸待劳,把那来援的卢卫的十万大军死死的压在了天河的南岸,完全不能和襄都城中的七万守军形成有效的攻守呼应关系.此刻华炎的这两支部队,似乎已被分割成了两块孤军,只能各自卫为战,形势极为不妙。

    卷二第二十章俸银十两

    这几天因为战争爆发的关系,翰林院兴起了一股讨论兵法战略的风潮。而且讨论的话题已不单单只限于现在的战事,古往的历次战役,经典战例,都有涉及,个个都引经据典,纵横捭阖,仿佛自己便是那手握百万雄兵的大将,征讨天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大过了一番纸上谈兵的嘴瘾。

    无聊中我也去找了些兵法韬略的书来看。翰林院中此类的书籍还是比较多的,例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兵法十三编》,《六韬》《三略》《周公兵法》等等。其实这些书籍以前也是看过的,不过此番重新看来,结合着翰林们的高谈阔论,颇有一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看了之后,我却对数百年前的一位民族英雄岳雷对兵法战阵的话颇有同感,那就是:兵者,诡道也,多变也,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也学样,把这句话刻于桌头,作为此时的座右铭。

    在不安的等待中又过了数天。这一日,令人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从襄都前线传来了噩耗。从应天赴援的卢卫将军的十万大军在襄都城东天河河畔被杨子昭的大军击溃,星散而逃,已无再战之力。此刻的杨子昭和潘斌的联军重新合围襄都,加紧了攻势。此刻的襄都,正处于一片风雨飘摇之中。

    消息传到应天,整个应天城顿时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皇帝李休连夜召集群臣,商议军情,群臣却都面面相觑,束手无策。卢卫的大军一败,襄都已基本是孤城一座,在断绝了外援希望的情况下,襄都还能守多久呢,看来只有天知道了。

    只见殿中静寂如死,众大臣都闭口不言。最后还是冯宰相站了出来,奏道:“陛下,卢将军的大军已败,如今能救襄都的,只有荆州,南州的兵马了。请陛下立刻下令,命荆州都督刘希平,南州都督段元庆速速调兵北上,策援襄都。”

    李休沉吟片晌,道:“荆西叛乱正凶,南州毗邻大印国,依此刻情形,这两地兵马都难以抽调啊。抽调少了难是那杨子昭,潘斌之敌,抽调多了兵力空虚,恐生不测。”

    “陛下,如今之计,顾不得那许多了。襄都才是我国要立保的根本所在,绝不容有失,还请陛下速速下令调兵。”冯宰相急声道,不少朝臣也纷纷点头附合。

    “宰相大人之言,虽然在理,但下官还有些异议,南州地接大印,兵马不能轻动。那大印狼子野心,对我国觊觎良久。一旦南州兵马空虚,其必然兴兵叩关,到时我腹背受敌,华炎危矣。”另一大臣辩声道,说得也有道理,也有一些大臣点头称是。皇上李休一时也难以决断。

    这时皇太子李恒出声道:“父皇,两位大人都说的有理。儿臣以为,不如叫南州的兵马稍稍北移,威逼荆西的叛军,使其不敢轻动,而令先前入荆的五万襄都兵马和荆州的兵马速速北上,救援襄都。”说到此处李恒心中暗道:早知有今日,便该早调这荆州之兵,和卢卫的大军一起救援镶都。如今卢卫的大军已败,追悔莫及了。

    皇太子这折中的一番话,引得了大部分朝臣的同意。李休想了片刻,道:“就依太子之言,令荆州出兵救援襄都。”

    然而此刻荆州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自从接到汉月国入侵的战报后,荆州都督刘希平就打消了以前制定的攻心为上,招抚为主,强攻为辅的策略,不得不迅速组织起大军,对荆西黎族的乱军发起了数次的大围剿,企图捕捉到乱军的主力,速战速决,结束此地的战事后及早回援襄都.

    然而荆西的黎族乱军显然也猜到了刘希平的意图,所以对刘希平的大军避而不战,采取了游击战术,占着对地形的熟悉,在那荆西的十万大山中兜圈圈,跟刘希平的大军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刘希平的大军空有决战之心,捕捉不到乱军主力,却也无可奈何。

    此刻皇上的旨令已到,要荆州兵马速援襄都。襄都已被围了近一个多月了,正苦苦支撑。刘希平也深知襄都的重要。只得留下三万军队镇守夔关,大军包括那襄都的五万援军共十二万撤出荆西,经过荆都时,刘希平又抽调了荆都的三万兵马,只留下二万兵马镇守荆都,这样总共又聚集起十五万大军,直奔襄都而去。至于那三万兵马能不能挡住那乱军近十万兵马的攻击,已经不是刘希平考虑的重点了。此刻刘希平所想的是,不知自己这十五万兵马能不能牵制住围攻襄都正急的杨潘大军,稍解襄都之困呢。

    襄都方面,杨子昭听得刘希平的大军到来,重施故技,派遣擅长野战的“飞鹰营”加上潘斌的三万兵马沿河进行堵截,余下大军继续对襄都猛攻不止。看来这围城打援的战术,早已是汉月国预料到并制定好了的了。

    接下这十几天的应天城,又是在紧张焦虑的气氛中度过的。前线的战报不断送来。襄都已经被围有近两个月了。刘希平的援军也已跟杨潘的堵截大军接触,互有伤亡。这次刘希平接受了护国将军卢卫的教训,没有心急冒进,而是采取稳妥的步步为营的战术,不图能击溃围城大军,只希望能吸引杨潘的一部分兵力,使杨潘不能集中精力攻城,从而达到缓解襄都的攻城压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