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1b7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106节
    反正他老人家七十多了,位极人臣,尊荣尽享。

    如今的乱局之下,稍有不慎站队错误,说不准就会一世清名尽丧,不如早早将大权交出去,落个安稳的好。

    这恐怕也是他一直放权给于谦的原因所在。

    朝廷当中,固然有于谦这样愿意共赴危难的,但是更多的,只怕是惜身不前,明哲保身的……

    第126章 项文曜

    王直这是在变相的告诉天子,他做的够多了。

    扶保新君登基,稳定朝局民心,甚至还扶持出了于谦这么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朝臣主持大局。

    所以,就放了他这个四朝老臣吧!

    所以说,有时候,皇帝和大臣的立场是对立的。

    王直想要保住一身清名富贵,这无可厚非,但是朱祁钰却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放他致仕的。

    他新君登基,又危局当前,提拔人都来不及,又怎能轻易动摇王直这个吏部尚书。

    休说是这个时候,便是寻常承平无事之时,这么一位历仕四朝的百官之首致仕,在朝堂当中也是一件大事。

    如今自然更是不行!

    不多时,朱祁钰便乘着肩舆,来到了皇极殿。

    今天是每旬一次的常朝,在京基本上所有的官员都到了,这也是朱祁钰生气的原因所在。

    日朝也就算了,常朝这种场合,王直这个吏部天官公然缺席,这是明摆着在逼迫他这个天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群臣山呼行礼,朱祁钰明显看到文臣之首的地方,缺了一个人的位置,显得十分扎眼。

    “平身,吏部前番上奏,河南道布政使陈向文年满考绩,结果如何?”

    还未等到群臣开始奏事,朱祁钰便首先开口问道。

    于是吏部侍郎赵新出列,道。

    “回皇上,此事已毕,陈向文考绩为中上,吏部拟命其升迁为陕西巡抚,河南道布政使一职,由左副都御使苗光接任,此乃二人履历,请皇上御览。”

    便有内侍将其手中的奏疏取过来,递到朱祁钰的案头。

    朱祁钰翻开瞧了瞧,随后便合上放到一旁,明知故问道。

    “准了,今日怎么是赵卿来奏事,天官何在?”

    赵新答道:“回皇上,天官大人有恙在身,今日告了假。”

    朱祁钰脸上顿时有些担忧,道。

    “近些日子,朝廷的确是公务繁忙,诸位卿家皆是国之肱骨,万要保重身体。”

    于是底下群臣不约而同的拜倒在地,喊道。

    “谢陛下体恤,臣等定尽心用事。”

    朱祁钰点了点头,转过头道。

    “金英,今日下朝之后,你亲自去一趟天官府邸,带上几个太医,再去库中取些上好药材,天官历仕四朝,劳苦功高,为国操劳,实为国之柱石,朝廷肱骨,着加太子太保,华盖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准领双俸。”

    金英略略有些诧异。

    王直身为百官之首,生了病皇上理应表示慰问,这没什么奇怪的,但是这加恩,却让人有点看不懂了。

    太子太保也就算了,毕竟是虚衔,多领一份俸禄的事,没什么。

    不过这华盖殿大学士是个什么意思?

    要知道,内阁现在体制还不健全,一般来说,入直文渊阁的都属于内阁之人。

    但是准确的来说,只有加了殿阁大学士的衔,才真正算是入了内阁。

    从这个角度来说,内阁现在其实是没人的。

    因为身为内阁大臣的陈循和高谷,到现在为止,都是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入直文渊阁,没有另加殿阁大学士的衔。

    这正经的内阁大臣,没加殿阁大学士的衔,反倒是王直这么一个告病的,加了入直内阁的差事。

    这是个什么意思?

    于是底下立刻有大臣出班,道。

    “皇上,天官大人虽为国操劳多年,但吏部尚书已是位极人臣,且内阁陈循,高谷二位大人,尚未加衔,故臣以为,天官大人再加殿阁大学士似乎不妥,况吏部事忙,天官大人身兼多职,恐精力不济,请皇上三思。”

    闻言,朱祁钰沉吟片刻,似乎有些犹豫。

    想了想,他没有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对吏部侍郎赵新问道。

    “赵卿,朕记得,兵部有一个郎中,名叫项文曜,前段时间吏部提交的拔擢名单当中有他,如今可调任了?”

    赵新没想到皇上会突然问到他,但是他能替王直暂理部务,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京中内外大多官员的履历,他都记得清楚。

    所以朱祁钰这么一提,他立马就想起来了,道。

    “回皇上,前次考计,项文曜为上中,吏部拟破格拔擢其为右副都御使,巡查山西,目前尚未动身。”

    朱祁钰点了点头,道。

    “既然如此,就命项文曜调任吏部右侍郎,协理部务,吏部事忙,内阁轻省一些,天官大病初愈,先到内阁当中掌事,也免得太过劳累。”

    底下一阵鸦雀无声。

    唯有兵部当中一个三十多岁,身材高大,面如冠玉的官员面露喜色,闪身出列,道。

    “臣项文曜,谢陛下天恩。”

    要知道,项文曜原本是正五品的兵部郎中,上次考绩是上中,按制可以越级拔擢到正四品。

    同时,按照朝廷惯例,京官外放可以原地升品一级,也就是说,他本应是从三品按察使或者上府知府。

    但是偏偏遇到了土木之役,都察院死了一大批人,于是他就被破格授予了正三品的右副都御使,巡查山西。

    这对于项文曜来说,已经是大喜事了。

    可谁料这临出发之前,天上竟然还能再掉馅饼!

    一个外放出去的右副都御使,和六部之首的吏部侍郎,同为三品,可地位哪是一样的?

    朝廷惯例,地方的三品调任京师,平调视为升迁,工部,刑部这样相对排名靠后的三品,调任户部,吏部,平调也视为升迁。

    这么一算,他本来最多只能升三级而已,现在一下子连跳六级,可不是天上掉馅饼吗?

    照理来说,天子虽然有权这样越级拔擢,但是总归会有御史之类的,站出来说两句。

    但是这次不一样,底下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说话。

    倒不是项大人众望所归,而是群臣都被天子另一句话给惊呆了。

    他们没听错的话,皇帝的意思是,再升授一个吏部侍郎,由两个侍郎负责部务。

    至于原本的吏部尚书王直老大人,则是要专门到内阁去……

    但凡熟悉朝廷如今的官制的人,都会立刻反应出来,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调令,到底是多么爆炸性。

    简单的说,这份调令,隐含两个信息。

    第一,王直身为吏部尚书,却被夺去了署理部务的权柄,也就是说,王直虽然被加了一大堆衔,但是他失去了最重要的百官之首的权柄。

    第二,单从现在来看,皇上没有提拔新的吏部尚书,所以王直还是吏部的坐堂官,并不是加衔,只不过因为“大病初愈”,所以暂时到内阁理事。

    也就是说,此举开了外朝六部主官,兼任内阁大臣的先河!

    第127章 内阁升格

    自从太宗内阁设立以来,内阁大臣加六部尚书衔的,时至今日,只有三杨,那是内阁权势最盛之时。

    但是,即便是三杨,也只是加六部尚书衔,而非授六部尚书职,之后,内阁权势重新跌落,内阁大臣的加衔,也就变为了六部侍郎。

    便如陈循和高谷,分别加衔是户部和工部右侍郎。

    应该说,加衔一定程度上来说,体现了内阁在朝堂当中的地位。

    三杨之时,地位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六部尚书,所以加尚书衔。

    三杨之后,内阁大臣的地位,也就是和外朝侍郎差不多,所以加侍郎衔。

    可是这回不同,王直的吏部尚书,是实授!

    虽然皇帝说了,暂时不让他在吏部理政,但是没有提拔新的吏部尚书,同时也没有将他的吏部尚书改为加衔。

    理论上来说,手握铨选大权的吏部尚书,如果再拿下了内阁的票拟权柄,权势几乎可以比拟宰相了!

    许是这个消息太过让人震惊,直到项文曜谢恩之后回到原地,底下才像是突然打开了闸门一样,“嗡”的一下开始议论起来。

    但是别忘了,眼下可是常朝,和普通的日朝不同。

    议论声刚一起,便有数个礼官闪身而出,维持秩序,为首的礼官更是厉声喝道。

    “肃静!”

    骚动很快被稳定下来,接着便有一个大臣出列,在殿中站定。

    这次不是什么不知名的角色了,而是七卿之一的,左都御史陈镒。

    “皇上,太祖皇帝早有禁令,我朝废中书令,宰相,权分六部,禁一切类宰相之官职,王直若以吏部尚书之身,入直内阁,则权势直逼宰相,此举违背太祖皇帝祖制,恳请陛下三思。”

    紧跟其后的,是礼科和吏科的一帮给事中,亦是纷纷上前,道。

    “皇上,总宪大人所言甚是,此举有违祖制,请陛下三思。”

    眼瞧着底下群臣一个接一个的拜倒,朱祁钰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道。

    “不过商议而已,诸卿何必如此?”

    想了想,朱祁钰又道。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